一、发展历程与学科现状
土木工程学科是我校一流学科,开设于1982年的水工建筑科,是我校创建较早、具有显著水利特色学科之一。经过40多年的建设,目前下设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等二级学科,其中岩土工程为江西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开设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智能建造4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十三五”省一流优势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并入选了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拥有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二、学术队伍
土木工程学科是学院的支柱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齐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科研人员5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5人、教授9人、副教授18人、特聘教授3人,入选国家、省级人才项目6人/次。
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徐斌教授,具体信息如下:
徐斌,男,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必赢唯一官方网站院长,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博士后,2014年赴澳大利亚Griffith大学学术访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江西省主要学科技术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5511”)重点项目负责人,江西省高等学校第七届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47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2013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2年度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桩-土共同作用、轨道交通中岩土工程问题、软土地基处理。研究成果获得了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三、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学科开设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智能建造4个本科专业,拥有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先后培养本科毕业生5000余人、硕士毕业生152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520人、硕士研究生135人。
土木工程学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逐步形成了“应用型大土木”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围绕“建一流专业,育一流人才”的目标,全面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大力推进金课建设,获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5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优秀教材奖1项。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应用型土木类工程人才,在省内外建立了较高的社会声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3%,就业的专业相关度83%,考研升学率13%,专业硕士毕业生就业率100%。学生先后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国家、省级荣誉128项。各届毕业生在建筑、市政、交通、管理等土木工程领域逐步成为优秀技术与管理骨干,为社会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四、科学研究
土木工程学科主动对接我省“1269”行动计划,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土木水利工程行业提质降本增效和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土木工程学科在库坝渗透变形机理与稳定性分析、复杂软土地基灾变与加固机理、深基坑工程支护与安全监控,装配式建筑基本理论与应用、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创新与应用、高性能水工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海绵城市渗排应用机理等方向形成特色,并具有区域优势。
近五年,土木工程学科获得各类纵、横向科研课题7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4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到11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63篇,其中SCI/EI检索67篇;出版专著6部;授权专利58项;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
五、工作条件
土木工程学科学院拥有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安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利土木特种加固与安全监控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结构工程馆、土力学实验室、BIM技术中心、水处理实验中心等多个校级教学科研平台,购置/自制包括L型反力墙试验系统、6000kN自提升空间三维加载系统、1000kN电液伺服疲劳试验系统、电液伺服动(静)载万能试验机。37m×15m×12.5m的自平衡结构工程多功能抗震试验系统、XTDIC三维全场应变测量分析仪、核磁共振仪等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85台件,设备总值4500多万元;科研和办公用房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